刚刚, 马斯克放话, 在中国推出无人驾驶出租!

  • 2025-07-28 19:21:13
  • 856

马斯克又开始“时间管理大师”模式了!二季度财报会上大手一挥:今年年底,50%美国人就能坐上特斯拉无人出租车,比点外卖还方便!但转头看看你2020年买的特斯拉——对不起,你的“车载大脑”还是2019款“老年机”,想升级?先掏钱换“智能手机”!更别说中国市场的“入场券”还捏在监管手里,这饼画得比煎饼果子还大,到底是科技革命还是又一次“PPT诈骗”?

一、马斯克的“时间管理”:永远的“明年见”,从不“准时达”

要聊特斯拉无人出租车,先得聊聊马斯克的“祖传技能”——给未来画饼。这哥们儿从2016年就开始吹:“2017年,特斯拉就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!”结果2017年到了,他说“再等一年”;2019年又说“2020年100万辆无人出租车上路”,结果2020年疫情来了,他甩锅“不可抗力”;2023年改口“2024年肯定行”,现在2024年中了,又放话“年底50%美国人能用”。

这哪是科技公司CEO,这分明是“互联网嘴替”——永远在“即将上线”,永远在“敬请期待”。就像你点外卖,商家说“30分钟送达”,结果40分钟后系统显示“骑手正在取餐”,你催单,他回“快了快了,路上堵车”。马斯克的时间表,比外卖平台的“预计送达时间”还不靠谱。

更绝的是他这次的“50%美国人能用”——是“覆盖50%人口的地区”,还是“50%人口真的能打到车”?要知道美国总人口3.3亿,50%就是1.65亿人,就算特斯拉现在有100万辆无人出租车,平均165人抢一辆,比早晚高峰的共享单车还难抢。再说了,他说的“能用”,是“能叫到车”还是“能看到车在马路上跑”?要是后者,那我现在站在北京三环也能“看到”特斯拉,但这叫“能用”吗?

玩文字游戏谁不会啊?就像开发商卖房时说“毗邻地铁”,结果地铁还在规划中;健身房说“全年开放”,结果春节歇半个月。马斯克这招“模糊语义”,简直是资本家的“祖传手艺”。

二、你的特斯拉,可能只是“分期付费”的半成品

最扎心的是老车主——尤其是那些2019年之后买了配备HW3硬件的特斯拉车主。当年买车时,销售拍着胸脯说:“我们这车能升级,以后直接变无人车,相当于花一辆车的钱,买两辆车的体验!”结果现在马斯克轻飘飘一句:“HW3不行,得换HW4或HW5。”

这就好比你2019年花8000块买了台“顶配电脑”,商家说“以后能升级显卡玩3A大作”,结果2024年你想玩《黑神话》,商家说:“不好意思,你主板太老,得换整机。”你找他理论,他说:“我们没让你买新车啊,只是说你这旧的用不了新功能。”

HW3和HW4的差距有多大?简单说,HW3是“只能刷微信的诺基亚”,HW4是“能跑原神的iPhone15”。老车主花了30多万买的“未来科技”,开了五年发现车是“分期款”,还得续杯硬件费。更气人的是,马斯克说“不建议客户直接买新车”——合着我不买新车,就得掏钱换“大脑”?这不是“二选一”的坑吗?

当年特斯拉靠“未来能升级自动驾驶”把股价炒上了天,现在估值里一大半是“无人车预期”。结果呢?数百万老车主成了“弃子”,这不是把消费者当韭菜割吗?就像你办了张健身年卡,商家说“送私教课”,结果你去了,教练说“你这体型得先买减脂课,不然私教课用不了”——合着年卡里的“送私教”是“送你一个买课的机会”?

三、“无人出租车”的三大拦路虎:监管、技术、钱包

马斯克说“监管审批是最大障碍”,这话没说错,但他只说了一半。无人出租车要上路,得闯过“三关”:监管的“门禁”、技术的“体检”、钱包的“余额”。

先看监管这关。美国现在是“州自为政”,佛罗里达、内华达这些地方对自动驾驶松,加州就严——特斯拉在加州连“完全无人出租车许可证”都没拿到,现在跑的车还得配“人肉刹车”(安全监控人员)。中国更不用说了,自动驾驶法规刚起步,去年才出了《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》,要求“数据本地化存储”“事故责任划分清晰”。特斯拉的数据以前是存在美国的,现在想进中国,数据存哪儿?出了事故算车主的还是特斯拉的?这些问题没解决,监管能让你随便跑?

再看技术这关。现在特斯拉的“无人出租车”还得配安全员,相当于你请了个代驾,结果代驾全程坐副驾盯着你开车,这叫“无人”?Waymo和Cruise在加州跑的无人出租车,虽然也出过故障(比如Cruise的车在旧金山堵路),但好歹敢让安全员下车。特斯拉倒好,安全员还得捏着“紧急制动开关”,这不是“自动驾驶”,这是“有人监督的半自动驾驶”,顶多算“高级版辅助驾驶”。

最后是钱包这关。硬件升级要花钱,特斯拉说“希望先在HW4车上完成功能,再决定HW3怎么办”——这话翻译过来就是:“HW3车主别急,等我们先把HW4的韭菜割了,再考虑要不要割你们。”就算HW3能升级,换个“大脑”少说几万块,老车主愿不愿意掏?要是不愿意,特斯拉的无人出租车fleet(车队)规模就上不去;要是愿意,这不就是“二次收费”吗?

更别说无人出租车的运营成本——Waymo烧了几百亿美金,到现在还没盈利;Cruise去年亏了20多亿,今年直接砍了一半运营区域。特斯拉想靠这个赚钱?怕是先得把过去吹的牛都填了窟窿再说。

四、中国市场:马斯克的“香饽饽”还是“硬骨头”?

马斯克这次特别提到“希望在中国推出FSD”,算盘打得比计算器还响——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,有最密集的人口和最复杂的路况,要是能在中国跑通无人出租车,特斯拉的估值能再翻一倍。但他可能忘了,中国不是“想来就能来”的菜市场。

首先,本土玩家不答应。百度Apollo已经在广州、武汉跑无人出租车了,小鹏XNGP在城市道路的辅助驾驶比特斯拉FSD还丝滑,华为ADS3.0连无保护左转都能搞定。特斯拉想在中国抢地盘,相当于肯德基进中国市场时,发现满大街都是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——本土品牌不仅便宜,还更懂“本地口味”。

其次,数据安全是道坎。中国对自动驾驶数据的要求是“产生即存储在境内”,特斯拉以前因为“数据出境”被约谈过好几次。无人出租车每天要采集大量路况数据(比如路口摄像头位置、行人过马路习惯),这些数据要是流到国外,谁来保证国家安全?就像你家小区的监控录像,能随便给外人看吗?

最后,责任划分没明确。要是特斯拉无人出租车撞了人,算车主的责任还是特斯拉的责任?美国现在都没说清楚,中国更不可能含糊。去年深圳有个案例,自动驾驶汽车撞了人,最后判车主全责,因为“系统提示需人工接管”。特斯拉的FSD要是出了类似事故,车主肯定不乐意:“我买的是‘无人车’,凭啥要我接管?”到时候车主和特斯拉扯皮,监管部门夹在中间,这摊子事儿谁来收拾?

五、给消费者的“防坑指南”:买特斯拉,别信“期货”信“现货”

说了这么多,其实就想劝大家一句:买特斯拉,别被“未来能升级”忽悠了,看当下功能就好。

你想想,2019年买HW3的车主,当时觉得“硬件够先进”,结果五年后就过时了;现在买HW4的,谁能保证2029年不会被HW6淘汰?自动驾驶硬件的迭代速度,比手机还快——手机你两年一换,车你能两年一换吗?

更别说特斯拉的“完全自动驾驶”(FSD),在美国本土都还在“测试版”,中国用户现在能用的“FSD”,其实是“基础辅助驾驶”(比如自动跟车、车道保持),跟“无人出租车”差着十万八千里。就像你买手机时商家说“以后能升级5G”,结果你买的是4G手机,硬件不支持5G,永远升不了级。

买车就像买手机,别听商家吹“未来功能”,看“现在能用啥”。你现在需要的是“能安全代步”“续航扎实”“充电方便”,而不是“五年后可能实现的无人驾驶”。要是为了一个“可能实现的功能”多花10万,就像为了“可能中500万的彩票”花10万买彩票——不是不行,就是概率太低。

六、无人出租车:趋势是真的,但马斯克的“时间表”是假的

最后说句公道话:无人出租车肯定是未来趋势。毕竟谁不想出门时喊一声,车自己开到楼下,到地方还不用付小费?但趋势归趋势,现实归现实。就像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是趋势,但2007年乔布斯发布iPhone时,谁也没想到诺基亚还能撑到2013年。

无人出租车要真普及,得满足三个条件:技术上,车能像老司机一样应对“鬼探头”“加塞”“外卖小哥逆行”;监管上,责任划分、数据安全、事故处理都有明确规则;成本上,硬件和运营费用降到普通人能接受的程度。现在这三个条件,一个都没完全满足。

马斯克的梦想是好的,但他的“时间表”永远在“加速”。就像他造火箭,说“2024年上火星”,结果现在星舰还在炸;说“2022年Optimus机器人量产”,结果现在机器人还在实验室跳舞。他总把“未来可能实现”说成“马上就能实现”,把“实验室成果”吹成“商品功能”。

所以啊,下次马斯克再放话“年底实现XX功能”,你就当听个乐子——就像听相声里的“吹牛梗”,笑笑得了,别当真。毕竟,科技进步靠的是工程师熬夜写代码,不是CEO在发布会上吹牛逼;消费者买车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体验,不是PPT上的“未来承诺”。

这无人出租车的饼,我们等着它烙熟,但在那之前,先别被烫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