爆火小网红七七拒于正! 母女商场捞金真相
- 2025-07-23 10:14:09
- 712
“刚刚有人问我那个小姑娘的后续。”7月20日晚,于正用他惯有的、带着一点戏剧腔的语气,在微博上补完了这出“短剧”的最后一幕:工作人员确实去联系了,可母女俩已经在商场里做起了活动;对方说想等暑假结束再谈,理由是“先上学”。于正于是宣布:“随缘吧,我也不急了。”
短短一周,从“全网哄抢”到“戛然而止”,流量与资本的齿轮只咬合了半圈,就因双方节奏错位而崩开。围观者仍在回味:到底是于正被拒绝,还是女孩家“不会铺路”?抑或,这只是一次被放大的日常——在短视频时代,每一个素人爆红的下一秒,都要立刻回答“如何变现”的灵魂拷问。
于正的自述里,藏着一套“正统艺人生产线”:专业训练、长线规划、资源配给。他的潜台词是:我可以让你火,但你得先成为“合格产品”。这套体系曾把吴谨言、白鹿从籍籍无名推到一线,也让“于正女主”成为辨识度标签。然而,它的前提是“可控”——时间可控、形象可控、合约可控。
七七的爆红始于一条“新疆舞”短视频:素面朝天、裙摆飞扬,一晚涨粉百万。对普通家庭而言,这无异于彩票中奖。商场活动、直播邀约、品牌礼盒蜂拥而至,每一单都是看得见的现金,每一秒都是平台算法的“有效曝光”。在她们眼中,“暑假”是流量冰川期,一旦开学,热度会像融雪一样消失;而于正承诺的“训练”“大戏”太遥远,远水救不了近火。
七七不是第一个“速红速冷”的案例。前有“钟美美”被全网疯抢后沉寂,后有“小马云”在资本辗转中失学。短视频把“成名”从按年计算压缩到按秒计算,却没能同步压缩“成长”所需的时间。于正的模式,本质是“反流量”——用时间换专业,用专业抗周期;而素人家庭更相信“流量即时变现”,因为错过今天,明天可能就无人问津。
于正说“随缘”,女孩家继续跑暑假商演,平台很快会找到下一个“七七”。看似散场,实则留下一道未解题:当流量来得比外卖还快,我们是否有第三种选择——既让孩子读书,又不浪费热度?也许,需要的是一个“中间人”:懂教育、懂合约、懂流量,能在72小时内为素人家庭做出“不亏待当下,也不透支未来”的方案。只是,这样的角色尚未批量出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