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亿白酒巨头, 迎来新掌舵者

  • 2025-07-23 18:26:42
  • 715

近日,洋河股份选举顾宇为董事长,这意味着其接任张联东成为公司掌舵者,不过,公司自去年录得营收、净利双降后,今年Q1的业绩进一步下滑,显然其身负重担,未来能否带领公司走出困境,仍有待时间验证。

白酒行业竞争之激烈是有目共睹的,头部品牌的业绩增速或放缓、或下滑,但洋河股份身为行业曾经的“第三把交椅”,业绩降幅之大仍然让投资者感到惊讶,抛开贵州茅台、五粮液不说,山西汾酒、泸州老窖均保持业绩增长态势,公司为何突然就陷入这种困境?这是管理层应当认真探索的。

迎来新掌舵者

7月21日,洋河股份披露重磅公告,选举顾宇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、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提名委员会委员,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任期一致。

换而言之,顾宇成为一把手。

本月4日,洋河股份提名顾宇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,21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该提案,即顾宇成为公司非独立董事。

公开资料显示,顾宇出生于1978年,历任泗阳县委办公室主任,泗阳县张家圩镇党委书记,宿迁市接待办副主任,沭阳县政府副县长、县委常委,宿迁市洋河新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,宿迁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、局长。目前是洋河股份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。

张联东辞任。7月1日晚间,因工作调整,张联东申请辞去洋河股份第八届董事会董事、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、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。原定任期至第八届董事会届满时止,即2027年4月2日。

辞职后,张联东不在洋河股份及控股子公司担任其他职务。

2021年2月23日,张联东担任洋河股份董事长职务,期间公司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、双名酒为主体、多品牌为支柱,以品质为本、品牌为基、文化为魂、创新为要,构建“12345”战略体系。具体到经营计划,公司在2022年提出打造“二次创业”的“第二阶段”,2024年提出坚持“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”的发展基调,坚定“双名酒、多品牌、多品类”的发展方向。

扭转业绩下滑。在张联东的带领下,洋河股份前期取得的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,在其成为掌舵者之前,公司曾在2019年、2020年录得连续两年的收入下滑,降幅分别为4.28%、8.76%,而在2021年,收入增幅高达20.14%,是近年来涨幅最大的年度。

此后两年,洋河股份规模持续扩大,收入增幅分别为18.76%、10.04%,但在2024年遭遇滑铁卢,当年收入为288.76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12.83%,降幅直逼2013年的13.01%,而归母净利润为66.73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33.37%,降幅是公司上市以来之最,跌幅远超2013年下滑的18.72%,为张联东后续离职埋下伏笔。

洋河股份在公告中表示,张联东任职期间,恪尽职守,勤勉尽责,在生产经营、市场营销、品牌品质等方面勇于创新,董事会对他为公司经营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!

顾宇出任洋河股份董事长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间,不管是内部,还是外部,面临的挑战毫无疑问要比张联东刚出任董事长时要更加巨大,能否带领公司扭转业绩下滑尚有待时间验证。

Q1收入、净利降幅加剧

据短平快解读了解,洋河股份坐拥“洋河”、“双沟”两大中国名酒、中华老字号,主导产品包括梦之蓝、天之蓝、海之蓝、苏酒、珍宝坊等中高档酒,以及洋河大曲、双沟大曲等普通酒,其中中高档酒出厂价≥100元/500ml,而普通酒出厂价<100元/500ml。

中高档酒收入刹车。洋河股份的收入主要由中高档酒贡献,2022年占主营业务比例近九成,2023年收入为285.39亿元,同比增长8.82%,去年收入为243.17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14.79%,是导致收入下滑的关键。

与此同时,中高档酒的毛利率在近年来也呈现下滑态势,2021年高达81.28%,此后三年连续下滑,去年为78.71%,同比下滑1.55个百分点,较高点累计下滑2.57个百分点。

显然,中高档酒在去年面临着收入、毛利率双双下滑的困境。

普通酒小幅下滑。2023年,洋河股份普通酒实现收入为39.5亿元,同比增长20.7%,增幅远超中高档酒,但在去年同样遭遇下滑困境,实现收入39.31亿元,同比下滑0.49%。

另外,普通酒毛利率远远低于中高档酒,且波动较大,近三年分别为37.56%、46.16%、45.27%,显然该档位的竞争更加巨大。

对于2024年收入的下滑,洋河股份表示,白酒行业存量竞争态势持续演进,市场竞争愈发激烈,逐步由多元分化竞争转向头部企业集中,强集中、强分化特征更为显著,马太效应愈发凸显。

销售费用屡创新高。虽然去年收入录得大幅下滑,但洋河股份投入的营销费用却并没有减少,销售费用为55.16亿元,同比增长2.4%,费用率高达19.1%,而2020年仅为12.34%。

其中广告促销费是支出大头,去年金额高达36.49亿元,同比增加1.88亿元,增幅5.44%。具体来看,公司品牌亮相法建交60周年,G20峰会、达沃斯论坛等国际大事件,“洋河·梦之蓝号捷龙三”运载火箭发射升空。

显然,洋河股份需要优化费用支出了。

存货仅次于贵州茅台。近年来,洋河股份的存货持续增加,2024年为197.33亿元,较2020年增加约48.8亿元,累计增幅约33%。

今年Q1为185.93亿元,较去年末有所减少,但规模在众多白酒排在第二,仅次于贵州茅台的547.98亿元,而五粮液、泸州老窖、山西汾酒的存货分别为170.35亿元、132.亿元、124.77亿元,显然公司去库存的压力要明显高于同行。

进入2025年,洋河股份的业绩并没有得到改善,Q1实现收入110.66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31.92%;归母净利润为36.37亿元,同比下滑39.93%。不管是收入还是净利,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,且降幅明显加剧,压力进一步加大。

对比同行,洋河股份收入降幅在20家白酒企业中排在倒数第二,*ST岩石降幅高达86.25%,而贵州茅台、五粮液、山西汾酒、泸州老窖分别增长10.54%、6.05%、7.72%、1.78%。

洋河股份的净利润降幅在同行中排在倒数第三,酒鬼酒、金种子酒的降幅分别为56.78%、320.62%,贵州茅台、五粮液、山西汾酒、泸州老窖分别增长11.56%、5.8%、6.15%、0.41%。

显然,洋河股份的经营韧性远远不如其余白酒头部品牌,这是管理层应当好好思考的,也是新掌舵人需要进行深入剖析的。

二级市场上,洋河股份在达到249.55元/股(前复权,下同)的高点后,开始了较长时间的下跌,2023年1月以来降幅更猛,截至7月22日收盘,股价为69.53元/股,涨幅1.68%,较高点下滑超过七成,总市值1047亿元,TTM市盈率24.61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