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标年销500万辆! 独立后的长安汽车, 凭啥这么狂?
- 2025-08-05 02:50:29
- 158
前段时间,闹得沸沸扬扬的“东风长安合并”传闻,大抵算是告一段落了。
7月29日,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成立大会,正式对外宣告:
长安汽车,独立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汽车企业。
独立后虽然长安虽然还叫长安,但级别可大不一样了。
简单来说,我们俗称的以整车业务为核心的汽车公司此前叫“重庆长安”,它的头上有个“中国长安”,而“中国长安”头上还要再顶个兵器装备集团。
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,才是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(一汽)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(东风,其实也是二汽)平级的一级央企。
现在则不同,原本的“中国长安”如今专注于汽车零部件领域、并改名为“辰致汽车”。如此,新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,才有了和一汽、东风对等的身份。
从三大央企汽车集团的销量成绩——一汽、东风、长安去年分别完成320万辆、189.59万辆、268.4万辆来看,这也是官方对长安汽车多年发展的认可。
于是乎,长安汽车官宣的海报也洋溢着一股喜气。
那么,长安汽车独立到底意味着什么?长安汽车又为什么敢于定下500万台的年销量目标?
咱们接下来就详细聊聊!
01. 更多的自由度
相比一汽、东风两位老大哥生而为车企,长安汽车的诞生过程……还是有些复杂的。
往祖上追溯,长安汽车其实不是造车,而是造兵器的。
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,李鸿章设立了上海洋炮局,随后在中国百年近代史的时间里,上海洋炮局历经改制、多地搬迁,最后抵达重庆落地生根。
建国后,这家命运多舛的企业继续承担着兵工厂的使命和任务,同时根据国内生产需要,开启了民用品的开发和生产。
1957年,为与现有的军用品生产进行区分,被划分为生产机床、柴油机、轻型越野汽车等民用品的国营456厂分厂正式成立,也就是“国营长安机器制造厂”。
所以如果严格来讲,长安造车的历史差不多是60多年。长安汽车的“编制”并不是单独存在,而是归于军工厂名下。其产权复杂、背景特殊的特性,也就此延续至今。
在当时,因为由军工厂分立而来,国营长安机器制造厂最早的生产任务自然是造“军车”。
吉普车自美军军营里风靡至全世界,国营长安机器制造厂打造的第一款汽车,同样是军用吉普车,即中国第一辆吉普车——长江牌吉普车。
考虑到这番往事,长安汽车称自己一句国内越野车鼻祖,确实不算过,深蓝G318推出的时候专门提的那一嘴历史传承,也就很好理解了。
1984年,长安汽车申请注册了“长安”品牌商标,正式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微型汽车产品;1990年试制成功了首批长安奥拓,2000年之后又陆续推出了长安之星、长安奔奔等新车,一路发展至今。
只不过在长安汽车的历史中,也牵扯过其他的势力。
“重庆长安”是1996年成立的,“中国长安”是2009年更名重组的,除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汽车业务外,还整合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汽车业务。
以上仅是大面上几次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,更细节的调整,在长安汽车历史上还有很多。
在兵器装备集团担任主管单位期间,长安汽车和集团内上百家企业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。时间越久,其人员、资产就越难以厘清,无怪乎长安汽车需要从中剥离出来。
尤其在全球贸易环境越发不稳定的当下,一个更“纯粹”的汽车集团身份,更便于全球化布局和海外拓展。
对于长安汽车来说,独立后属于轻装上阵,在决策链路上就免去许多流程上的操作,也能减轻不少掣肘、提升管理效率,于长期发展上绝对是件好事。
02. 更多的资源
新成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,提出了明确目标: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。
作为和一汽、东风并列的国内三大央企汽车集团之一,树立这样的目标本就理所当然。问题只在于,独立为新央企之后,新长安和之前究竟有什么区别?
关于这一点,7月30日官方的沟通会上给出的答复是,业务层面上其实不会有太大的变化。
长安汽车旗下的五大块整车业务——长安、长安启源、深蓝、阿维塔还有长安凯程(商用车),一个没多一个没少,几个品牌的定位也没有大的变化;
长安汽车此前推出的三大计划——面向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计划、面向智能化的北斗天枢计划、面向全球化的海纳百川计划,还会一步步继续推进。
说白了,孩子长大分家,日子还是要照样过的,只是分家以后就是大人了,很多事可以自己做主、也方便出门闯荡了。
新长安身份上的变化是虚的,但独立的一级央企能撬动的资源是实的。
根据官方解读,中国长安汽车的成立,是“落实国资委‘聚焦主责主业’的核心要求”。即,造车这档事,以后都长安汽车自己说了算。
现今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,不是简单的将原本的重庆长安拔到一级央企的地位,而是更高层级的资源整合:
旗下除了作为整车业务主体的重庆长安,还吸收了辰致集团(原中国长安)为全资子公司。后者的业务不仅涵盖汽车零部件,还涉及物流、摩托车等新业态。
其中辰致集团不止给长安汽车供货,作为一家中性化、国际化的公司,它将来的合作伙伴甚至不会局限于汽车行业,而是扩展到其他领域,面向新的生态。
好比现代汽车集团下有现代摩比斯,丰田旗下有丰田纺织、丰田自动织机……它们脱胎于车企,却也可以独立运营,对外供货。
因此对新长安来说,独立所带来的最重要的事,是更高的自由度和开放性。有了这一点,接下来新长安就能放开手脚去出海,去拥抱流量。
出海比较容易理解,大家都在努力把车卖到海外去,新长安接下来要在之前的“152”全球化布局基础上,实现包括整车、零部件、物流、商贸、金融在内的全产业链出海。
(“152”全球化布局:
以中国为中心,开拓东南亚、中东非洲、中南美洲、欧洲、欧亚5大区域,规划20个海外工厂)
而更重视流量,指的是将已有产品变现,最大化实现其商业价值。
像是长安汽车已确定将独立之时,深蓝就已经开始用“央企新能源销冠”的身份在市场上进行宣传,就是典型的经营流量的一种思路。
而这些,都是之前身为兵器装备集团旗下“孙公司”,所无法拥有的待遇。
新长安董事长朱华荣就在沟通会上表示,“长安过去拥有的资源太少,但如今作为新集团,拥有的资源,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。”
“尽管新长安才刚刚成立一天,但已经有很多大集团、大企业找过来,要和新长安实施战略合作,整合资源,协同发展。”
03. 更大的目标
当然,投入了更多的资源,最后当然要体现在更优秀的销量表现上。
目前,上半年长安汽车销量为135.5万辆、创造了8年以来的新高。但如果要想完成300万辆的年销目标,下半年还要有更加强劲的表现才行。
对此作为支撑的,是长安汽车下半年更加密集的新品发布计划:
长安启源有Q07激光版、A06、及全新纯电小型SUV B216将迎来上市,深蓝汽车更是从8月开始,在一两个月时间里,每半个月就有一款新品上市。
在未来,长安汽车新能源麾下的长安启源、深蓝汽车、阿维塔三大品牌各有各的任务——
长安启源作为新长安的主品牌新能源,将成为规模担当和利润新担当,力争在2027年全球销量破100万辆,2030年全球销量破180万辆;
深蓝汽车需要面向中高端主流人群,提供15-30万新能源产品,目标到2030年实现年销量200万辆,累计推出30款新车;
定位新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的阿维塔,则要全力承接新集团向新向上的战略使命,聚焦25-70万价格区间,2025年挑战目标为年销22万辆,到2030年将推出17款全新产品,目标全球销量80万辆,成为中国高端汽车品牌前三。
而新长安的目标,则是到2030年整车产销规模500万辆,新能源占比超过60%,海外占比超过30%,进入全球车企TOP10。
到这里,如果有细心的小伙伴可以发现,以2030年500万辆这一目标去看,长安启源、深蓝汽车、阿维塔三家加起来,也不足500万辆。
因为新能源之外还有燃油车的任务,长安引力要为长安汽车稳住燃油车基本盘。另外目标之所以是目标,就不能稳健,也要留出些“取乎其上,得乎其中”的余量。
总之,新长安这一家成立仅仅几天的新央企,现在是一幅铆足劲准备大干一场的新气象。
04. 写在最后
30日的媒体沟通会上,朱华荣提到,“以前我们常说‘三力’:产品力、营销力、品牌力。随着行业发生变化,应将‘三力’调整为:产品力、流量力、生态力。”
言下之意,今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、新势力的出现,为汽车行业带来了许多与从前不同的玩法。
用户思维代替工程师思维融入造车过程中是一回事,智能互联改变汽车属性又是一回事……总之,全球传统车企都面临着复杂挑战。
外国车企急切需要转型,大家都清楚,因为外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明明白白受到的不小冲击。
国内各家新势力虽然亮眼,新势力之外的车企其实也各有各的难题要解。
新长安以新央企的身份做出改变,实则也是国家队在尝试的一种解题思路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。
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接下来会怎样探索,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- 上一篇:中美经贸磋商
- 下一篇:黄圣依程潇谈是否接受婚前同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