惨淡! 半年销量仅713辆, 北美豪华车品牌为何在中国无人问津?

  • 2025-07-12 22:22:42
  • 197

相信对很多消费者来说,豪华品牌都是绕不过的坎儿。

也正因为如此,即便经济环境起伏不定,豪华汽车市场也依旧呈现出上扬的势态。

比如最新数据显示:2025年5月,仅BBA三家的总销量,就突破了13万辆。

与此同时,像理想、问界这些国产新势力,也再一次创造了新高。

看上去,一切都欣欣向荣,但日系豪华车品牌——英菲尼迪的心,却是又一次凉了!

因为它销量再一次跌到谷底,半年只卖出713辆,几乎已经跌出主流视野。

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日系豪华品牌,如今怎么就走到了“没人要”的地步?

这件事,真的值得好好谈谈了。

01 是因为没吃到“时代的红利”吗?

聊到这个话题,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,还是觉得:

英菲尼迪是不是入华太晚了?没赶上那波红利期,所以才落到今天这步?

但真相并不是这样。

因为从时间节点来看,英菲尼迪2007年就已经进入中国了,几乎和雷克萨斯是同一时间段起步。

甚至在最初几年,它的市场表现和声量都不算差。

毕竟那会儿,它就敢做别人不敢做的“轿跑SUV造型”了,受到了一堆人的簇拥;

再配上当时很能打的内饰质感和VQ系列发动机,主打一个运动豪华风,一线城市一度能见度不低。

后来为了加快本土化,它还和东风合资成立了东风英菲尼迪,2014年开始国产化。

一时间,市场也确实给了热情回应——

2015年,英菲尼迪在中国卖出了4.02万辆,同比猛增33.8%,是当年增速最快的豪华品牌;

2017年更是迎来销量巅峰,达到4.8万辆,甚至给自己定下了“2018年冲击10万辆”的目标。

所以你看,它不是没吃到红利,而是——吃过,也红过,风头一度不输雷克萨斯。

但问题是:

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英菲尼迪,怎么就走到如今这个田地了呢?

02 为什么后来越来越不行了?

谈及这个问题,其实可以从2018年说起!

这一年,它交出了历史上最“难堪”的成绩单:

全年销量只有4.4万辆,不仅同比下滑了8%,还没完成年初目标的一半。

从那之后,销量就开始一路走低:

2019年跌到3.5万辆,2020年只剩2.5万辆,2021年更是惨不忍睹,仅卖出1.3万辆,几乎已经边缘化。

至于说为什么掉得这么快?

一方面,是产品力实在不行。

说白了,从2014年国产到现在,在售车型屈指可数,更新节奏也非常拖沓。

以QX50为例,作为当家主力,前后花了快十年才换代。

平时的“改款”,也基本就是换个外观、升点配置——没技术革新、没平台升级,完全跟不上时代。

另一方面,质量问题也不断爆出。

大量车主投诉QX50、QX60等车型存在变速箱顿挫、漏油、异响,甚至还出现换挡故障、发动机报警灯频闪的情况。

这些问题没得到及时解决,于是成了品牌的“负面招牌”。

再加上2021年英菲尼迪接连遭遇央视315曝光、代言人王力宏爆雷——

双重打击之下,品牌形象可以说一落千丈。

眼看销量不行,英菲尼迪也想过“自救”:开始打价格战,终端优惠一降到底。

但这招并没救回销量,反而把“豪华感”直接打没了,销量开始进一步下跌。

03 还存在翻盘的机会吗?

实话实说,可能远比想象中要难得多。

因为它已经错过了太多“窗口期”,而这个时代,没有人会原地等待,“一个掉队的品牌”重新赶上来。

说白了——

当BBA开始疯狂国产、下沉渠道抢市场的时候,它慢了一拍;

等到新能源浪潮滚滚而来,它又没怎么出力,可以说是一错再错。

而这并不是空口说白。

早在2018年,英菲尼迪就高调宣布:

将启动全新电动平台的研发,计划在2021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车,并预计到2025年,品牌一半的销量来自电动车型。

听上去挺有规划,但现实却很打脸:

这些年来,几乎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产品落地。

今年4月好不容易在北京车展完成中国首秀,结果上海车展又直接缺席……

而这时候,别家的电车已经大规模交付了,什么800V快充、激光雷达、城市NOA都卷进了10多万的价位段。

你还在“画饼”,别人已经快打到终局了。

就这进度,还谈什么翻盘?

品牌认知在国内几乎归零,经销商持续退网,渠道大幅收缩……连基本盘都守不住了。

说到底——

与其说它还有机会,不如说,如果现在要再搞一个全新品牌,可能难度都比“翻生”英菲尼迪还低一点,不是吗?26年前诉央视,陈佩斯现状大揭秘,朱时茂缺席却更引人瞩目!